人均GDP僅為美國1/7的中國,同等汽油價格大概比美國貴16%到30%。即便如此,中石油、中石化等石化企業(yè)仍在抱怨油價太低,不足以沖抵其煉油環(huán)節(jié)的巨虧。原因在于最后一項成本――稅。
有媒體報道,消費者在購買成品油時需要支付增值稅、消費稅(即燃油稅)、城建稅、特別收益金等,再算上石油企業(yè)的所得稅、增值稅等,在中國的終端油價中,整個稅負成本甚至會超過零售價的50%。就算除去上游企業(yè)的稅收,我國稅金也占到成品油價格的28%至30%,美國各州雖然有些差別,但平均在12% 至13%。
我國目前是將消費稅作為“價內稅”,在這種情況下,增值稅和城建稅的征稅基數都包含了消費稅的價格。全國兩會時,全國人大代表、中海石油煉化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經理苑少軍曾表示,目前成品油價格承載了多個稅種,且可能存在重復計稅的問題,建議重新測算并適度調整。
國稅總局官員曾透露,成品油消費稅或由向企業(yè)征收改為向居民個人征收,也就是說,“價內稅”將變?yōu)?ldquo;價外稅”。對于企業(yè)而言,一旦改為“價外稅”,成品油生產企業(yè)的一部分資金將被解放出來,意味著成品油生產企業(yè)能夠降低成本,同時也能為消費者負擔的降低提供一種可能性。對于消費者而言,收稅方式的轉變,使“稅單”變得顯性化,能在更大程度上喚醒“稅痛感”,從而使其消費行為趨于節(jié)制和理性。
但是,利用稅收調節(jié)成品油消費存在 “兩難”。首先成品油是一種日用消費品,要考慮到消費者承受能力,稅費不能過高;另一方面,考慮到資源和環(huán)境問題,確實有必要通過稅收杠桿調節(jié)成品油的合理消費,促進節(jié)能減排,因而稅費又不能過低。筆者認為,若公共交通的效率、密度、便捷性、舒適度等進步緩慢,消費者縱使面對“稅單”有痛感,恐怕也不會大幅削減汽油的使用量。因此,只有公共交通優(yōu)先政策真正得到落實,才能有效調節(jié)成品油的合理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