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國家發(fā)改委通知稱,自10月26日零時起將汽、柴
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30元和220元。這是今年5個月以來首次調價。
此次調價突顯發(fā)改委的
成品油定價名存實亡。發(fā)改委否定了自己的定價體系。
2009年5月8日出臺的 《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規(guī)定:國際市場三地
原油價格連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發(fā)改委價格司即可相應調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價格。今年
國際油價上下波動激烈,屢屢突破4%,市場兩次傳言油價將調整,不料發(fā)改委按兵不動。這使得新定價體系的兩個核心標準:“連續(xù)22個工作日”和 “移動平均價格超過4%”成為一紙空文。
當然,發(fā)改委可以表示自己并未違自己的規(guī)。因為按照《辦法》,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xù)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請注意這個“可”,也就是說不是非調“不可”,“可”根據(jù)市場與宏觀經濟形勢而定。并且,當國際原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目前全球原油價格總是在80美元浮動,如何定價自然也就“寸心知”了。
就算發(fā)改委嚴格按照 《辦法》行事,調價的幅度照樣是個謎。按照《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定下的基調,國內汽、柴油出廠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收和合理利潤確定。業(yè)內人士董秀成曾經解釋,具體是以三地原油的價格作為基礎,然后計算到中國的到岸價格,然后加上港口費用,進入煉廠,煉廠的加工費用,然后再加上各種稅收,然后加一個合理利潤,就能把煉油廠的出廠價格確定。出廠價格確定以后往后推,一直推到老百姓面對
加油站的價格,就是零售價格。
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xù)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調價幅度是多少,只有神仙才能知道。因為你知道了三地原油價、到岸價、港口費,石油企業(yè)公開了稅收,最后煉廠合理利潤費用就是一筆糊涂賬。所以,市場人士屢猜屢錯也不是什么丟臉的事,本來就沒想讓你知道,因為怕投機。
如果定價體系徹底透明,就給了所有的中間商甚至國際金融資本以囤積居奇的機會。但
中石油這些畢竟是上市的公眾公司,需要給市場一個交待。有中石油投資者從中石油發(fā)布的 《2008年年度股東大會文件》中找到如下句子:2008年12月18日,國家正式實施成品油與原油掛靠機制,國內成品油出廠價以
布倫特、迪拜、辛塔三種原油價格為基礎,加上運費、加工成本、稅金及5%利潤率來確定。
既然利潤也公開了,現(xiàn)在就能算出價格了吧?也不行,現(xiàn)在又加上了宏觀考慮以及匯率因素。復雜到這個程度,筆者懷疑,發(fā)改委在出臺價格時,也只能根據(jù)通脹情況與兩大石油巨頭與公眾的吶喊情況,做一個和稀泥的婆婆。
現(xiàn)在發(fā)改委處于兩難處境,撤出政府之手,就會形成壟斷價格;不撤政府之手,所謂市場化就是一句空話。
發(fā)改委如此高深莫測,真的抑制投機了嗎?每次市場預測的時間節(jié)點前,有關企業(yè)就開始大規(guī)模囤油,或者大規(guī)模銷售,極端者甚至有停止銷售的情況。今年進入10月份以后,全國成品油需求量上升較快,柴油市場偏緊,批發(fā)價逐步攀升,柴油批零倒掛。這種現(xiàn)象首先在南方省份出現(xiàn),并逐步傳導到山東等北方省份。因此,政府不得不出文打擊囤積居奇,卻收效甚微,如今一紙漲價令,讓囤積者收到了碩果。因為在出廠價與成品油價之間形成了市場價與壟斷價、壟斷價與市場價之間的套利空間。
由于我國油品市場是企業(yè)壟斷與半市場定價之間的怪胎,因此,有關方面一直為石油企業(yè)與定價機制辯護,或者說壟斷企業(yè)為消費者謀福利,或者說中國的成品油價格不比美國高,有的可笑到不值一駁,如把不同的油品的價格進行類比。
目前的定價機制兩頭不討好,還不如把原油進口放開,再組建幾家大企業(yè),由發(fā)改委維持市場秩序,F(xiàn)在這樣,消費者不滿,企業(yè)得了便宜賣乖,累不累啊?所幸,此次上調油價之余,還有一則值得關注的新聞,給人帶來些許希望。國家發(fā)改委消息,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力爭年內出臺,該機制將更透明。
千呼萬喚的機制透明與破除壟斷,總算有了一些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