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今日宣布,12月27日與與濰坊弘潤石化助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潤石化”)簽署了增資認購協(xié)議。這是中化集團首次布局山東地煉,此前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中國化工集團均已在山東地煉完成了重要布局。市場分析認為,在山東行動明顯偏晚的中化正希望完善下游產業(yè)鏈,改變下游短板的局面,加快上下游一體化轉型。
山東地煉成央企必爭之地
山東是全國地方煉廠數(shù)量最多、最為集中的省份,作為與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壟斷巨頭抗衡的民間力量。資料顯示,進入2010年度全國地煉前十位的地煉企業(yè)中,山東獨占8個席位。且十家地煉常減壓裝置加工能力共計達到3900萬噸/年,同比增370萬噸/年,占到全國地方煉廠一次總煉油能力的35.32%。
但是,作為全國最大規(guī)模的地方煉油板塊,一直在兩大石油集團的夾縫中生存——原油依賴其行政劃撥,成品油須由其代銷。沒有足夠的油源就進口燃料油替代,沒有足夠的規(guī)模、面臨產業(yè)淘汰的危險,就不斷上馬新的產能。
由此,各大油企近年來對山東地煉展開了爭奪,中石油、中石化希望收購,打壓地煉的實力,而中海油、中國化工集團等央企則希望通過控股,來加強在成品油方面的生產能力,增強與兩大巨頭抗衡的實力。
山東地區(qū)是中石化的傳統(tǒng)油田區(qū)域,山東地煉的大部分原油均是由中石化提供,因此中石化對山東地煉有較強的掌控能力。
2008年1月,中海油先后拿下東營原油碼頭,收購了山東;⒅泻;杉业責挘⒅\劃在東營、濰坊各建一個千萬噸級的大煉油項目,以消化渤海油田的原油。
2009年,中國化工以整體收購或參股控股的方式收編了昌邑石化、濟南長城煉油廠、濟南藍星石化、正和集團、大王華星、青島安邦等6家山東地煉,其一次煉油能力達到了1700萬噸/年,并通過與日升投資公司合作,擴至山東地煉成品油終端銷售市場。
今年7月,中石油也與山東省政府簽署合作協(xié)議,并有意并購山東最大的地煉東明石化。
而在上游勘探領域有一席之地的中化集團,在對山東地煉方面的整合則明顯落后,直到2010年8月才有消息稱將進軍山東。
中國中化的加入標志著5大油企將在山東地煉的整合重組中展開新一輪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