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價格并軌陷兩難困境
民用氣漲不上去,非居民用氣降不下來
我國天然氣行業(yè)經歷了多年的價格體制改革, 2011年為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我國引入“市場凈回值”定價機制,初步建立了動態(tài)的天然氣價格調整機制,為天然氣價格市場化奠定基礎。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仍在艱難前行。
原本計劃于今年4月初出臺的《關于深化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意見(討論稿)》未能如期出臺,現(xiàn)階段居民用氣漲價、非居民用氣降價,都面臨著兩難的困境。據(jù)了解,計劃公布的天然氣價改方案仍在修改制定中,有望在2016年下半年公布,兩個價格并軌或推遲到2017年實施。
據(jù)悉,我國居民用氣量相對穩(wěn)定,且單戶用氣量較少,對氣價承受能力相對較高。而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具有增長潛力且用氣量較高的工業(yè)用戶,對天然氣價格承受能力相對較弱。但長期以來,國內居民用氣價格遠低于非居民氣價,交叉補貼問題嚴重。
中宇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孫陽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倘若居民、非居民氣價并軌,則有利于逐步解決交叉補貼問題,降低非居民用戶氣價,進而致使天然氣在非居民用氣領域大力推廣應用。進一步理順我國天然氣價格,更好地與國際能源接軌,促進下游增加天然氣使用需求,增減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
孫陽表示,愿景是美好的,但真正實施起來卻阻力重重。
孫陽說:“由于居民用氣與非居民用氣之間的價差,中游企業(yè)多想方設法獲取更多的居民用氣,再以非居民天然氣價格賣出,從而獲取暴利。一旦天然氣價格并軌,那么相關企業(yè)的利益將受到影響。盈利減少,中游企業(yè)推行困難。目前,我國雖允許私企介入管網(wǎng)建設,但多數(shù)私企取得權限后躊躇不前,目前天然氣管道仍具有壟斷色彩,而這部分壟斷造成上游管輸成本不透明。同時,相對于國家對各省非居民用氣價格實行門站有著明確的價格管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構成復雜,且沒有對外公布,難以推進居民用氣實行并軌。”
某燃氣集團資深人士表示,提高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無疑是增加下游成本,即使意見出臺,短期內不太可能實施。雖然全國多數(shù)地區(qū)已出臺居民用氣階梯氣價政策,但是80%-90%的居民用戶基本都在第一階梯里面。倘若下游燃氣公司采購成本增加,但各地天然氣價格涉及民生,需要舉行聽證會進行調整,因此傳導或難順利進行。而在國際油價低廉,煤炭、液化氣價格低廉的情況下,天然氣價格上漲,對天然氣下游的推廣也形成阻力。
孫陽告訴記者,與此相同,降低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也是阻力重重?紤]到我國天然氣供給30%以上需要依賴進口,在能源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政府定價還會考慮上游進口的積極性,因此降低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并非說降就能降。此次《意見》推遲發(fā)布,表明居民用氣與非居民用氣并軌或難在2016年執(zhí)行。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仍然需要體制改革的配套文件,特別是管道獨立方案的制定內容,或將對天然氣的定價模式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