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多月前,
中石化河南當?shù)氐挠吞镆痪員工梁敏(化名),拿到了1.15萬元的一次性住房補貼(下稱“房補”)費用,這筆費用相當于他近四個月收入。這是梁敏參加工作25年來首次獲得的房補。多方了解,近期包括
上海石化、西南油氣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
勝利油田、高橋石化、江漢油田及江蘇油田等多個油田、煉化公司都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房補資格審查及登記(或發(fā)放)工作。
由于此次涉及了大量的住房困難和退休職工,公司多位管理層估計,房補的總額可能要高達數(shù)十億元。
方案落實歷時十年
雖然梁敏是在2010年末得知自己所在的油田,要向部分職工發(fā)放房補的消息,他也是在那時填寫的申請表,但這筆錢下發(fā)的時間,事實上歷經了十年之久。
記者從2010年中國石化年報中看到,股份公司的職工費用為3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6.5%,其中包括了1998年12月底后參加工作的職工住房補貼。
長期以來,該集團一大部分無房戶或者住房困難人員(其中包括改制、社會化移交以及離退休職員等),并沒有拿到相應的住房補貼。
2009年末到2010年初,中石化的下屬各油田房補方案陸續(xù)落地,緊接著企業(yè)職工(及非在職職工)的相關信息填寫、審查、公示、住房補貼資金計算、審批、公示及發(fā)放,前前后后又經歷了大約一年,因而不少中石化直屬的油田及石化企業(yè),是在今年下半年把一部分補貼資金發(fā)到企業(yè)職員手里的。
記者還了解到,華東地區(qū)的中石化部分煉化及油田公司,仍然還在核對相關數(shù)據(jù)和準備公示階段,或許要到明年可以實施房補。
覆蓋約10萬人
目前中國石化擁有14家油田企業(yè)、35家煉化企業(yè)和20多家石油銷售公司,還有一些參控股企業(yè),涉及員工33萬余人,這其中能拿到房補的約有10萬人。
熟悉房補下發(fā)的一位中石化內部管理層向記者介紹,盡管各個下屬企業(yè)的方案并不相同,但可確定的是,各企業(yè)在給予職員的房補中,基本都會參考相應人員的級別,給予一個對應的虛擬住房補貼面積。
同時,各企業(yè)會再將該虛擬住房面積結合工齡、當?shù)胤績r情況、職工工資等放入一套復雜的公式中,最終確定每個人一次性拿到多少房補。如果有些職工前幾年有過其他形式的補助,公司也有另外一個方法來計算他本人這次能拿多少房補。
偏向無房戶和困難職工
與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公司解決職工住房問題的方法不一樣,中石化主要是針對以往無房戶和住房困難職工來操作的房補政策。
建設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會長顧云昌評論到,中石化所作的房補政策是由1998年國家所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而起。按照國務院的精神,中石化如此操作并不存在什么問題,而且估計部分中石化職員的工資里可能一直不包括住房補貼。
需要留意的是,中國石化也對旗下員工發(fā)放過住房補貼,但并不是所有人。中國石化2010年年報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公司當年337億元的職工費用中,涵蓋了1998年12月31日以后參加工作的職工住房補貼。
一位中石化下屬油田公司的管理層向記者表示:“很多一線職工的收入偏低,有的可能就2000元到3000元左右,他們有一部分人還與自己的家人擠在面積并不大的房間里,獲得補貼是一種特殊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