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Ellingsrud博士和Eidesmo教授了解到一種強力源發(fā)射的電磁能量能夠進入地層深處。他們推測,這樣的源能用于在不鉆井的情況下探測油氣,創(chuàng)造了“海底測井”一詞。
1998年8月,Ellingsrud博士和Eidesmo教授完成了第一次海底測井模擬,Statoil公司提出了(filed)第一個海底測井專利。
1999年5月,Statoil公司、Mylab和挪威地質技術研究院完成了第一個理論和實際試驗,結果令人鼓舞。
1999年11月,委托得克薩斯A&M大學和挪威地質技術研究院模擬海底測井能夠探測的油藏。
2000年11月,Statoil公司在安哥拉海上Girossol油田進行現場實驗,測量獲得成功,證實了海底測井概念。
2001年2月,獲得第一批海底測井專利。
2001年10月,在北海挪威海域Polar Bojorn的測量證實了海底測井的商業(yè)可行性。
2002年2月,電磁地質服務(emgs)公司從Statoil公司分離出來,商業(yè)推廣海底測井。
2002年9月,emgs公司與合作伙伴設計并制造了第一代海底測井設備。
2002年11月,emgs公司在Ormen Lange油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商業(yè)海底測井測量,并準確地預測了在目標區(qū)不存在油氣。
2003年6月,emgs公司的第一艘測量船(MV Geo Angler)投入使用。在挪威海域開始連續(xù)的海底測井作業(yè)。
2003年9月,emgs公司獲得了海底測井技術的第一個美國專利。
2003年10月,emgs公司獲得了“世界石油”雜志評選的最佳勘探方法獎
2004年7月,Warburg Pincus投資公司成為emgs公司的新東家。
2004年11月,專有的上/下分離方法使得海底測井能夠在100m以內的水域采集數據。
2004年11月,emgs公司完成了第一個商業(yè)海底測井深度偏移。
2005年4月,emgs公司設立了休斯敦辦事處,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海底測井需求。
2005年5月,emgs公司的第二艘測量船(MV Atlantic Guardian)投入使用。
2005年11月,emgs公司的第三艘測量船(MV Sasha)投入使用。
2005年11月,與殼牌公司簽訂了研發(fā)協議。
2006年1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商業(yè)3D海底電磁測量。
2006年2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建立了第三個辦事處,以滿足亞太地區(qū)的需要,并為海底測井提供全球支持。
2006年4月,獲得《Hart’sE&P》雜志評選的石油工程技術創(chuàng)新特別貢獻獎。
2006年9月,第四艘測量船投入使用。
2006年10月,公司在挪威Fosen Mekaniske Verksteder造船廠訂購了新的測量船。
2006年11月,在4年時間內公司員工數量從4人激增到150人。公司主要辦事處設在:挪威的Trondheim、美國休斯敦和馬來西亞科倫坡。另外,在倫敦、奧斯陸、Mumbai、巴黎、Rio、斯塔萬格等設有地區(qū)后勤處。
2006年11月,在印度海上3370m深水布放了接收器,源的深度在3340m,創(chuàng)造了新的作業(yè)深度紀錄。
2006年11月,為挪威石油局完成了兩個海底測井項目。
2006年12月,專有的共中心點反演算法使海底測井能夠在不到60m深水中采集數據。
2006年,經3年技術研發(fā)后新設計的接收器采集了高質量數據。
2006年,新設計的源能夠發(fā)射大功率、通用信號。
2007年6月,與Statoil公司達成研發(fā)協議,開發(fā)新的分析海底測井電磁數據的軟件和方法。根據合同,emgs公司負責開發(fā)海底測井數據的處理和成像程序,Statoil公司提供資金并享有成果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