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石油上市5周年,股價從48.62元跌至8.79元,按A股股本1619億股計算,市值損失高達6.45萬億元。這個數(shù)字相當于2011年全國GDP(47.15萬億元)的七分之一,相當于五年A股市場市值損失(約20萬億元)的三分之一!
是的,中石油是中國最賺錢的企業(yè),上市五年(2007-2011)累計凈利潤達6250億元,但這6250億元盈利與6.45億元市值損失相比,恰為1:10。就是說,在中石油每賺進1元錢的同時,市值損失就達10元錢!中石油也就成了最坑人的股票,上市那一年(2007年)年末,其持股股東達187萬多戶,截止今年三季末還剩102萬戶,80多萬戶股東含淚割肉離去,按真正流通的40億股計算,人均持股約2200股,人均損失9萬元。要知道中國的投資人多是10萬元以下的小股民,總共10萬多元,若誰"有幸"買了中石油,一大半本金灰飛煙滅!
對資本市場來說,中石油成了股民心頭永遠的痛,那么對國家該作出了巨大貢獻了?恐也未必。盡管每年要向國家上繳數(shù)百億元特別收益金(俗稱暴利稅),但同時又以煉油虧損為由伸手要財政補貼,五年下來少說也有數(shù)百億元(如2008年財政補貼就達157億元)。與此同時,中石油以占據(jù)全國80%以上的油田,年繳納資源稅不足200億元;至于所謂"國有資本投資收益",2007年起只繳利潤的5%,以后增至10%,近一兩年才增至15%,按平均10%計算,5年下來,繳到國資委(即進入國家財政預算)的資本收益不過600億元。5年來中石油累計分紅2450億元,按國家股占比86.35%計算,紅利2115億元,為什么國資委真正拿到的不足30%?
不僅是中石油,從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上市之日起,到今年11月5日,五年來跌幅最深的十只大熊股,央企占了6家,分別是:中國遠洋跌 91.69%,中國鋁業(yè)跌89.56%,鞍鋼股份跌86.69%,中海發(fā)展跌82.13%,藍星新材 跌81.32%。而眾所周知,這些都是很賺錢(或一度很賺錢)的公司,正是這些大央企爭先恐后瘋狂暴跌,使中國股市已連續(xù)四年成為全球表現(xiàn)最差的市常
最賺錢公司何以成了最坑人股票,尤以央企為甚?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這些最坑人股票多屬周期性行業(yè),業(yè)績波動極大。拿第一大熊股中國遠洋來說,業(yè)績最好時盈利190億元,每股1.868元(2007年),最糟時虧損104億元,每股-1.02元(2011年)。同樣,中石油上市前的2006年是其業(yè)績頂峰,凈利達1362億元,此后連續(xù)3年下降,直到 2010年才恢復增長至1398億元,扣除通脹因素,實際還比不上2006年。中國鋁業(yè)、中海發(fā)展等也不例外。而鞍鋼股份則屬產(chǎn)能過剩行業(yè)。對周期性行業(yè)和產(chǎn)能過剩行業(yè),估值一定不能以盈利最高的那一年作基準,假若五年一個周期,則按五年平均數(shù)確定發(fā)行價和發(fā)行市盈率。遺憾的是,中國股市至少有 60%~70%權(quán)重的股票屬于周期性行業(yè)和過剩產(chǎn)業(yè),中介機構(gòu)又總是按照業(yè)績頂峰來估值,這股票又怎得不坑人?
第二,人為制造稀缺。以中石油為例,目前A股市場真正流通的就40億股流通股,比重不過2.19%,持股86%的名為全流通的中石油集團,實際并不流通。這種人為制造的稀缺,在業(yè)績大增、行情大漲時便狂炒一通,以后便一路狂跌,套牢成千上萬股民數(shù)年、數(shù)十年不得翻身。
第三,正因為大股東實際并不流通,所以股價再跌,也與大股東以及董監(jiān)事、高管(多為零董事)的切身利益無關(guān)。這些年來,盡管國資委年年對央企進行考核,但從來不考核市值。就拿2011年來,100多家央企有46家入選A級企業(yè),其中中移動名列榜首,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分列第2、3、4名,中國建筑、中煤能源、中國船舶等跌幅6~7成的均在A級之列。在國資委眼里,股票坑的只是股民,損失的只是老百姓的財富,與國家無關(guān)!至于那些被考核的央企高管,上了A級自然能加官晉爵長薪,股價再跌,連問都不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