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認為,目前壟斷企業(yè)的收入普遍高于社會平均水平,質(zhì)疑政府對央企“有些偏心”。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總經(jīng)理余夕志反駁說,“我們是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五大,但是老板的工資只80多萬元。嚇到了吧?”
不管是央企還是私企,也不管是老板還是員工,其薪資水平本質(zhì)上都應該是由市場決定的。個人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多大的價值,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就該拿多少薪水。像蘋果、甲骨文這些全球知名企業(yè)的高管,動輒千萬美元的年薪,讓人艷羨,那是因為人家的業(yè)績擺在那里。殊不知,美國也有許多企業(yè)高管只拿藍領工資甚至只拿象征性的工資。哪一天蘋果產(chǎn)品賣不出去了,不要說千萬年薪,卷鋪蓋走人都是免不了的事情。
余夕志代表“嚇到了吧”的反問里,隱含著兩層意思:一是央企高管年薪80多萬元只能算是低收入,二是不拿個幾百萬、上千萬元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是央企高管。聽上去有些像撒嬌,卻未必不是實情。眼下而言,央企高管年薪上千萬元的并不鮮見,中國銀行、中國平安的老總年薪均在千萬元之上,排名第十的建設銀行投資理財總監(jiān)毛裕民收入也有476萬元。相比之下,中石化老總年薪只有80多萬元,確實有些寒磣。但也正因為如此,說明央企高管年薪制訂機制的隨意性和無序性,對央企高管年薪進行改革和管理已迫在眉睫。
央企高管的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公眾并不介意高管們拿高薪,但前提是要讓公眾信服。余夕志代表也說了,社會上普遍認為石油行業(yè)收入高,是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而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最好辦法就是提高央企的透明度,經(jīng)常性地向公眾算一算賬,讓公眾相信央企高管的高薪和貢獻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