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報道天然氣將漲價消息的同一天,《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宣布,2012年進口天然氣業(yè)務虧損419億元,公司凈利潤下降13.3%。中石油高層透露,天然氣價格改革有迫切性。
從經濟學角度講,天然氣屬于商品,石油巨頭屬于經營性企業(yè),為了減少進口天然氣業(yè)務虧損,中石油謀求天然氣漲價,無可厚非。但無法回避的是,天然氣是與廣大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生活資料。衣服可以暫時不買,豬肉可以少吃,牛奶可以少喝,但天然氣不能不用。何況,幾大石油巨頭是典型的壟斷企業(yè),中石油更是壟斷了80%天然氣經營權,消費者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因此,石油巨頭不能把自己簡單界定為經營性企業(yè),用純市場眼光衡量天然氣服務,忽視了天然氣特別是民用氣的公共性,挾話語權以令天然氣價格改革,輕易吹響漲價集結號。
在我看來,天然氣價格改革之前,有兩件事要做。首先,石油巨頭向社會公開天然氣的生產經營成本數(shù)據,接受輿論監(jiān)督。確定漲價幅度應充分考慮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多在創(chuàng)新技術、節(jié)能降耗、清理壟斷福利等方面內部挖潛,消化漲價壓力,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其次,聽證不可或缺。在價格改革聽證過程中,要嚴格測算天然氣的生產服務成本,看石油巨頭到底是“真虧”還是“哭窮”,讓消費者心中有一本明白賬,并把相關價改方案交由民眾討論,讓價格方案貼近民生、接上地氣,而不能倉促通過天然氣價改方案,讓天然氣想漲就漲,想漲多少就漲多少。
當然,更重要的是激活能源市場競爭,打破中石油等石油巨頭壟斷經營天然氣的局面,讓消費者爭取到一定話語權。同時期待,《反壟斷法》真正擔負起保護競爭、建立公平市場秩序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