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降低對沙特等部分主要產油國的依賴,轉而增加從伊拉克和其他國家的石油進口量,這主要得益于全球石油供應的擴大正幫助中國政府實現原油進口來源的多元化。
中國的石油供應國結構變化反映出了美國、歐洲和日本主要石油買家需求下降對全球石油貿易流的影響。盡管在許多情況下,新的原油供應來自政治風險較高的地區(qū),但中國仍希望原油供應形勢的逐步改變能有利于降低對一些石油供應大國的依賴。
中國海關本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從沙特、科威特和委內瑞拉等部分主要石油供應國的原油進口量持平或下降。同時,中國也越來越多地從伊拉克、西非和其他地區(qū)進口原油。
沙特是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國。2013年中國從沙特的原油進口量與2012年持平,是至少十年來首次沒有較上年增長。從歷史數據看,中國從沙特進口的原油年度增幅一直高達兩位數。
與此同時,中國從更小的產油國和新興產油國的原油進口量不斷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從主要產油國進口量不足所形成的供應缺口。2013年中國從伊拉克進口的原油增長50%左右,這使伊拉克成為中國的第五大原油供應國,俄羅斯位居第四。
原油供應更加多元化可以幫助中國經濟抵御可能危及供應穩(wěn)定的風險。有業(yè)內分析人士表示,全球范圍內供應的原油增多,主要原因在于經濟仍在復蘇過程中的歐美和日本的購買需求下降,此外美國和日本的能源消耗開始向天然氣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