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英國天空新聞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英期間,中海油(0883.HK)將與英國石油巨頭BP簽署逾50億英鎊(約合527億人民幣)的長期對華供應液化天然氣(LNG)協(xié)議。如果成功簽署,這將是近年來中國LNG進口中最大的一單。
“目前還沒得到是否正式簽署的消息,而且合同金額并不準確。”當天有中海油總部人士稱。
據(jù)上述人士透露,全球LNG采購合同中都絕不會有具體的價格,“價格是隨著國際油價或期貨市場上氣價進行上下浮動的”;2012年中海油與英國天然氣集團(BG)簽署了連續(xù)20年、每年進口500萬噸LNG的貿(mào)易合同,其合同也是根據(jù)這個原則簽署的。
“現(xiàn)在除了境外采購的一些不確定因素,最主要的麻煩在于國內的氣價改革究竟何時能夠落實。”他坦言。
2010年正是由于國內氣價倒掛,導致負責天然氣市場運營的中海油氣電集團背負了巨大的虧損,甚至到2012年還在為此頭疼。
LNG大單
此次LNG貿(mào)易協(xié)議是中國對英最大規(guī)模貿(mào)易協(xié)議之一,但是無論中海油還是BP均未提及氣源地、合同價格公式及目標市場等細節(jié),這與BG簽署的合同有巨大差別。
2012年底,中海油宣布公司與BG簽署了巨額貿(mào)易投資協(xié)議,BG每年將向中海油提供500萬噸LNG,此外BG還將向中海油開放自己在澳大利亞的一系列項目的投資權益。
據(jù)參與談判的人士透露,當時BG向中海油承諾,“500萬噸氣源將來自BG遍布全球的氣源地,其中既有澳大利亞等傳統(tǒng)地區(qū),也有BG在北美的頁巖氣區(qū)塊”;至于氣價,將按照北美與其他地區(qū)氣源的權重不同,加權后得出,這就意味著,BG的價格將介于北美低氣價與遠東高氣價之間,對已經(jīng)飽受卡塔爾高價氣之苦的中海油來說,無疑是最心動的地方。
然而,現(xiàn)在與BP的貿(mào)易協(xié)議里,除了 “50億英鎊”(約合527億人民幣)外,其他都還不了解,“氣源來自哪里、采用的氣價公式怎樣都不知道,因此我無法做出評論。”一位中石油專家說。
但他認為,在美國政府急于開放LNG出口政策的大背景下,國際氣價有望出現(xiàn)拐點,因此中海油不至于簽署對自身不利的合約,“一切等到協(xié)議正式公布后再說吧!”
據(jù)悉,此次除了與BP簽署LNG貿(mào)易大單外,殼牌也將宣布與中海油結成全球戰(zhàn)略聯(lián)盟,在全球油氣市場上合作。
“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也超過了30%,市場空間廣大,因此西方石油公司一直在爭先恐后地與中國做生意,這令中國企業(yè)的地位比較有利。”有跨國石油公司外企高管直言。
但是,由于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推進
緩慢,因此中國油企在國際市場上的采購一直比較謹慎,“此前與俄羅斯的天然氣談判就是一例”;此次在李克強的推動下,“中英能夠簽署這么樣的能源合同,英方肯定也做出了一定讓步”,他說:“這對雙方來說,無疑是雙贏的。”
據(jù)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介紹,此次李克強訪問期間,中英將簽署40多個政府間協(xié)議和商業(yè)協(xié)議,涉及能源、投資、文教、高科技、金融等諸多領域,總金額約為300多億美元,為歷年之最。
氣價改革“攔路虎”
據(jù)了解,雖然LNG不在天然氣價格改革范圍內,然而由于LNG在全國天然氣市場上所占比重不高,因此其售價主要受天然氣價格影響。
2010 年后,深南電(000037.SZ)等深圳本地燃氣發(fā)電企業(yè)持續(xù)因中海油供應氣價高而巨虧。2010年報報表顯示,2009年深南電從由中海油控股的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購入25萬噸LNG,前三季度盈利接近1.5億元,然而正是因為四季度大鵬公司大幅調高LNG售價,導致公司巨虧近8000萬元,最終公司年報盈利僅剩7000萬元。
當時供應深圳的LNG主要來自卡塔爾,由于卡氣供應價格很高(約15—1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因此中海油的售價也只能調高。
至2010年,由于氣價高企,深南電虧損額迅速擴大,并于2011年至頂峰——由于當時中海油壟斷當?shù)靥烊粴夤⿷,因此它可以轉嫁高企的氣價成本。
然而2012年西氣東輸二線竣工投產(chǎn),中海油的壟斷被迅速打破,其在廣東的市場份額迅速減少;非但如此,在過低的管輸天然氣價格比較下,中海油的天然氣售價也不得不逐漸下滑。
這一問題在天然氣領域同樣存在。“2011年中石油天然氣板塊虧損200億元,至2012年虧損額已達419億元,2013年虧損額仍高達400億元以上。”上述中海油人士稱:“而我們的虧損也十分驚人。”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2012年國家發(fā)改委推出了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并開始在全國逐步推廣,并誓言2015年底將實現(xiàn)存量氣與增量氣的并軌,然而由于天然氣涉及普通市民的居家生活,因此氣價改革并不順利。
“其實,市民日常用氣每月不超過一百立方米,即便漲價1元/立方米,生活成本也就增加100元/月,對絕大多數(shù)市民生活影響不大;而且對貧困市民政府還有扶助政策”,有業(yè)內人士坦言:“但有部分人就是不愿意。”
他認為,在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升高的大背景下,適當與國際價格接軌是必要的。這既可以推動節(jié)能減排,更可以增加中國油企在國際市場的操作空間,將為中國進口更多天然氣資源帶來實惠。